迟福林: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东北全面振兴-雷速体育官方
中新网辽宁新闻4月9日电 (赵球 张超 闫莉)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东北考察时和在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4月2日,由东北大学、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主办,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承办的第十七期“东北振兴大讲堂”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大讲堂由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副院长李凯主持,邀请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中国东北振兴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教授担任主讲嘉宾,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教授常修泽担任点评嘉宾。
李凯指出,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首次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此后新发展格局在多次重要会议中被提及。2021年3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构建以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经济体系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循环,强调扩大国内消费,形成以(国内)消费拉动的增长模式,这是双循环的核心。二是产业链(供应链)从上到下游环节的循环,强调产业链安全,重点关注关键核心技术和重要产业。三是构建新型国际经济循环模式,从全球循环到区域循环,要求经济循环在安全可靠区域。打造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给东北振兴带来那些机遇?东北地区如何抓住这些新机遇加快振兴?本期东北振兴大讲堂邀请权威专家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解读,提出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东北全面振兴的思路。
迟福林教授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的东北全面振兴》为题,从中国进入新消费时代的背景出发,深入分析了全面促进消费及扩大内需对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突出优势,提出了双循环格局下实现东北振兴的建议。根据现场速记整理观点如下:
一、“十四五”时期,中国将进入新消费时代
1.“十四五”时期,我国将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迟福林指出,2010-2019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5.2万亿元增长到40.8万亿元。预计到2025年,将达到50-55万亿元。若按1:6的汇率初步估算,约合8-9万亿美元。过去几年,中美消费市场的规模差距正在缩小,2017年为3400亿美元,2019年为2700亿美元左右。估计未来几年,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消费市场。
2.我国开始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迟福林指出,2019年,我国居民服务型消费占比为45.9%,预计2025年将达到52%左右。如果我国的服务型消费能占到一半以上,对扩大内需及全球市场都将是重大利好。未来5-10年,若我国服务型消费占比年均增长1个百分点左右,到2035年有可能达到60%-65%左右,届时中国将全面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
3.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服务贸易国。迟福林认为,我国服务贸易规模大,提升速度也较快。2019年,中国服务贸易规模为7850亿美元。到2025年,将达到1万亿美元左右,占外贸总额比重将由2019年的14.64%提升到20%左右。从贸易结构来看,到2025年左右,我国的知识密集型服务贸易占服务贸易的比重将由32.4%提升到40%以上;保险、计算机和信息、知识产权等高端生产性服务贸易占比由23.8%提高至30%以上;数字相关服务贸易出口比重将由2019年23.5%提升到30%左右。
4.我国消费导向转型的新趋势给全球市场带来新的市场机遇。在服务型消费需求释放的趋势下,预计到2025年,我国服务业占比有望从2020年的54.53%提高到60%左右。未来5年,我国服务进口规模累计有望达到2.5万亿美元,占全球比重将超过10%;未来15年,我国进口服务将超过10万亿美元。分享我国超大规模的消费市场,将对改善包括中美在内的大国经贸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二、消费结构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增长
迟福林指出,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结构变化拉动经济增长,是广大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基础上的增长,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十四五”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关键是全面促进消费,以消费结构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1.消费结构升级开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迟福林指出,未来几年,消费将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拉动力。2014-2019年,消费连续6年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大重要推动力。“十四五”时期,消费对经济增长拉动仍然会超过投资,并且会明显超过投资,成为我中国高质量增长的第一拉动力。发达国家的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一般都在70%-80%之间。未来5-10年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早增长的贡献率仍有10个百分点左右的提升空间。
2.消费结构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变革。迟福林认为,消费结构升级首先会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制造服务化或者服务型制造将越来越和消费结构升级相联系在一起。其次,消费结构升级会助推服务型制造发展。进入服务型消费社会,企业不仅要专注产品生产,更要专注满足消费者的服务需求,推动企业从生产产品为主,向“制造 服务”转型升级。再次,消费结构升级能够促进科技变革。14亿人的消费大市场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应用空间。未来五年,随着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大力发展服务型科技,推动科技在消费领域的广泛应用,将促进服务型消费的增长,促进“中国智造”形成产业链。最后,消费结构升级能够促进绿色产业发展。低碳生产源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加快绿色产业发展,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将为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打下重要的基础。
3.消费结构升级促进城乡融合发展。迟福林指出,城市和农村在服务型消费水平的差距为2.56:1还比较大。我国人口城镇化还是大趋势,蕴藏着巨大消费升级需求。未来5-10年,要把促进和激活农村消费新业态作为重点发展方向,推进乡村社会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的革命性变革,在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前提下放大农村经济的功能,为全面融合的新型城乡关系奠定坚实的经济基础。
三、以消费为重点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
迟福林认为,在服务型消费的推动下,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驱动力的阶段性特征逐步增强,服务型消费已经成为并逐步强化在经济增长中新引擎的作用。
1.服务型消费带动新业态快速发展,从而创造大量新兴就业形态。迟福林指出,首先,随着服务型消费创造新就业的效益不断增强,为青年人提供新的就业机会。新兴产业跟教育结构直接相关,青年人在新兴形态就业中的比重越来越高。其次,服务型消费在国内大循环为新的格局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最后,服务型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至少达到25%左右,服务型消费将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
2.服务型消费为处理好投资消费关系拓展空间。迟福林认为,投资是关键,消费是基础,但是在不同的条件下,消费常常起到关键性作用。随着发展阶段的不同、发展条件的不同,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在转化。尤其进入到一个新发展阶段背景下,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基础性作用提升的同时在一定阶段又成为经济增长的关键。消费需求随着生产发展阶段、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又同时推动了生产方式的变革或生产手段的变化。所以消费是生产的重要手段,又是生产的最终目的。
3.服务型消费催生新业态。迟福林认为,数字经济有非常大的增长潜力,其本质上是消费需求在推动,消费需求是人的发展的需求(追求生活的质量与便利),而人的发展需求和服务业消费需求完全连在一起相结合,所以服务型消费成为消费中的重点。服务型消费将是今后产业变革、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的基础中的基础重要推动力。
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东北全面振兴的思路
迟福林指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尤其是扩大内需,将全面提升对东北的需求。要服务于东北振兴的国家战略目标,即从维护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的视角,来思考东北振兴的新突破,加强政策统筹,实现重点突破。
1.优化调整东北国有经济布局。迟福林指出,调整东北国有经济布局的战略目标是加大国有资本在国家安全、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公共服务领域的布局,加大国有资本对战略性、前瞻性行业的投入,充分发挥国有资本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迟福林认为,优化调整东北国有经济布局两个重大任务。一是以提高产业集中度为重点来实现国有经济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如提升以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工业集中度,推动央企与地方国企的对接合作。例如,加快推进鞍钢、本钢的整合重组,鼓励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开展战略合作,推进国有资本有序流动等。二是从区域布局来考虑国有经济布局,如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东北国资国企的分工合作,以统筹国企国资区域布局促进东北城市群建设,发挥国企国资在促进东北亚经济合作中的特殊作用等。
迟福林建议,应由国家国资委统筹推进东北国有经济布局工作,进一步完善以管资本为主的国资监管体制,充分发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的平台作用。在国有经济合理布局的优化调整布局的前提下,国有企业改革才能和全局相结合。迟福林认为,调整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不仅是全面深化国企改革的基本前提,而且也是搞活、放开民营经济的一个基本前提。当国有经济布局优化调整合理之后,民营经济的进入和退出才能找对到方向和目标重点。
2.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迟福林认为,东北经济主要面临两个问题。一是经济的同质性强互补性弱,产业结构趋同问题逐步明显。东北三省主导产业很多集中在钢铁、能源、化工、重型机械、汽车、造船、飞机、军工等重工业;在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食品加工业等存较为突出的竞争关系。二是区域协调机制尚未建立。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等是由中央直接协调的。东北三省经济同质性较强,产业一体化的要求更强,目前为止尚未形成机制化的安排。
如何推进东北经济一体化?迟福林建议,一是以制造业为重点加强东北四省区产业分工合作;二是依托辽宁沿海经济带,黑龙江靠近俄罗斯等优势,合理培育若干个优势产业集群;三是推进东北地区管理标准与规则的全面统一,例如,对企业准入、人才资格等实现一地认可、四地通行等;四是以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四大城市为主体,加快东北地区城市群发展,调整优先优化行政区划设置,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建设现代化都市圈。
3.加强东北亚经济合作。迟福林指出,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以大国关系为重点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调整,将是未来十年最突出的特征。中国的重要应对措施是坚持以多边主义为基础,以区域一体化来推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迟福林认为,以中日韩自由贸易区为重点的东北亚经济圈能够形成东北扩大开放新动力。所以,推动形成东北亚经济合作圈,与东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联系密切。迟福林建议,在数字经济方面加强中日韩三方的合作,以数字经济推动制造业发展;依托东北地区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以东北经济一体化为目标加快东北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实现中日韩口岸通关协调合作;探索建立东北亚地方政府间沟通协调机制。
在专家点评环节,常修泽指出,要高度重视消费的战略性作用,而不是一般的作用。常修泽认为,要区分消费“三率”和消费“三结构”的关系。消费“三率”指消费增长率、消费贡献率和消费率(政府消费率、公共消费率和居民消费率);消费“三结构”指商品消费与服务型消费的关系、公共消费与私人消费的关系和城市消费与农村消费的关系。
如何推动消费升级?常修泽建议,一是要解决能消费的问题,人们由于收入差距、财富分配等问题,不是没有消费的欲望和消费的需要,而是没有那么大的能力。二是要解决敢消费的问题,重点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三是要解决放心消费的问题,保证食品安全等。
据悉,东北振兴大讲堂以关注东北全面振兴、聚焦东北重大问题为宗旨,邀请国内外高层次专家作专题报告,为东北地区的领导干部和群众提供具有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改革思想、改革理论和改革实践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