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玮生:文化多样性与“孔子学院”现象-雷速体育官方
摘要:近年来有关孔子学院的存在方式、运营模式和国际影响等受到广泛关注、甚至受到误解歪曲和打压。孔子学院是以推进中文教学和文化交流、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发展为宗旨的非营利性教育机构。从中国的角度看、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上第一次主动地走出国门去大规模地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并且是用和平共赢的方式;而从世界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力量去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精神、共同促进世界的中文教学与文化交流。本文就“孔子学院”现象的背景以及其他语言文化机构作了比较分 析、介绍了孔子学院的合作办学特色、总结了其以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非暴力、互惠双 赢、合作办学为主要特点的“孔子学院模式”。介绍了立命馆孔子学院初创时期的以四个“为 了”及学堂、窗口、桥梁、旗舰的自我定位为特色的办学经验。分析了海外华侨华人在孔子学院事业中的独特作用。最后从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角度提出了因地制宜国别对待、事业理念产 业方式等五条建议、并从孔子学院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以及 unesco「文化多様性宣 言」精神、提出了“孔子学院模式”是一个“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的概念。
文化多样性与“孔子学院”现象
立命馆大学教授
立命馆孔子学院名誉院长周玮生
1.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方式
作为提升本国“软实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手段之一、世界诸多国家都在国际上不遗余力地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从历史看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可以分成“暴力强制方式”与“和平自愿方式”两大类。
1.1 “暴力强制方式”
所谓“暴力强制方式”主要以新老殖民国家(colonial power)为主、如英国、法国、荷兰、西班牙、葡萄牙、日本等、他们的殖民地曾遍布世界、从欧洲到美洲、亚洲、非洲以及南半球的澳洲。殖民者先利用武力(暴力)征服对方之后、再用暴力强制手段推广其本国的语言和文化、进行奴化教育。对那些不听劝说、坚持不归顺的人、他们会毫不留情地采取暴力讨伐。
1.2 “和平自愿方式”
所谓“和平自愿方式”是非暴力强制方式。其中又可分成“本国单独办学”和“国际合作办学”两大形式。
1.2.1 “本国单独办学”方式
也可称为发达国家模式。主要是发达国家推行的、如、法语联盟(法国、1883 年)、英国文化协会(英国、1934 年)、歌德学院 (徳国、1951 年)、日本国際交流基金(日本、1972 年)、普希金俄语学院(俄国、1973 年)、塞万提斯学院(西班牙、1991 年)、美国中心(英语语言项目办公室等)(美国、1991 年)等。目前发达国家的本国语言文化国际推广呈现“一超多强”的局面(尹、2010)。“一超”即语言文化国际推广和软实力输出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国、“多强”主要是指英国、法国、德国和日本等语言文化国际推广强国。该格局以经济为基础、由各国硬软实力综合比较形成。这些机构并非该国唯一语言推广机构、但较具影响力和代表性。
以上 7 个机构从成立时间上来看、一个国家的语言国际推广机构往往是和这个国家的崛起、在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息息相关。老牌殖民主义国家英法德三国的语言推广机构成立最早、其中法国的法语联盟更是著名的“百年老店”。日本的国际交流基金、俄罗斯的普希金学院都是在上世纪 70 年代成立、和苏联的强大以及日本战后经济快速增长时间上相吻合。西班牙的语言推广机构成立比较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与西班牙语使用国家如巴西等经济的发展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机构性质上来看、这些机构往往和政府有密切联系、得到本国政府大力支持。美国中心、日本国際交流基金、塞万提斯学院 3 个机构分别下属该国政府外交部、教育部和国务院、属于
政府机构、普希金俄语学院为国立大学、法语联盟、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 3 个名义上为非官方机构、但从其人员、资金和管理来看、也显示其带有官方半官方色彩。歌德学院与德国外交部签订正式协议;英国文化委员会源于民间、但庇护人为英女王、理事会高管均有政府工作经验、在大使馆内设办事处、联系紧密、一直受英政府各方面支持;法语联盟和法政府签订条约、得到资金和人员支持、政府提供分支机构启动资金和派遣人员工资、名誉校长为法国总统、驻各国大使为各分校名誉校长、高管多有政府工作背景、带半官方色彩(尹、2010)。
从资金来源上来看、主要有三类、政府拨款、自筹资金(教育及考试等收入)和民间捐款、政府拨款是最主要的来 源。上述 7 大机构都有大量政府拨款、只有法语联盟以自筹资金作为主要经济来源、德国歌德学院的国内经营部分可以自给、拥有雅思考试和全球影响力的英国文化委员会的教学与考试的收入占 50左右(british council、2020)、其余机构大部分甚至全部资金来源都是政府支持(尹、2010)。这也进一步说明语言的国际推广是一种国家利益的实现、得到各国政府的支持。
以上“本国单独办学”方式的主要特点总结如下:
1) 将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普及作为强国战略的一环、有助于提升国家形象、增进国际了解与交流。也就是说、每个国家都有大致相同的目标。
2) 语言文化的国际传播有专门机构和国家资金作担保、主要管理人员也由国家派遣。
3) 语言推广与文化振兴紧密结合。组织和资金担保是各国共同的基本经验。
1.2.2 “国际合作办学”方式
也可称为孔子学院模式。不是中国单独办学、而是与有需求的外方联合办学、发挥双方的财力、人力和物力资源、共同推进语言文化国际普及和交流、同时达到双赢。
2. 孔子学院产生的背景
2.1 unesco《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
2001 年 11 月、第 31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大会通过的《关于文化多样性的世界宣言》(以下简称《文化多样性宣言》)的第一条规定:“文化是跨越时间和空间而形成的多种形式、而这种多样性表现在构成人类的群体和社会的每一种特性都是以多种独特的形式存在的。正如生物中物种的多样性对于自然是不可或缺的一样、文化多样性作为其交流、创新和创造力的源泉、对人类也是不可或缺的”(unesco、2001)。
2005 年 10 月、第 33 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通过了 unesco《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以下简称《文化多样性公约》)、作为支持该宣言的法律文件和国际规范(uneso、2005)。2020 年 11 月、有法国、加拿大和中国等 140 个国家获得批准、日本以及美国等没有批准。这个条约、承认各国有权采取保护和培育包括语言文化在内的固有文化的政策、并呼吁促进文化交流。认为、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将有助于形成一个充满心灵的社会、促进经济振兴、进而为世界和平做出贡献。公约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公约的目标如下。
①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②以互利的方式为各种文化的繁荣发展和自由互动创造条件;
③鼓励不同文化间的对话、以保证世界上的文化交流更广泛和均衡、促进不同文化间的相互尊重与和平文化建设;
④加强文化间交流、本着在各民族间架设桥梁的精神开展文化互动;
⑤促进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对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尊重、并提高对其价值的认识;
⑥确认文化与发展之间的联系对所有国家、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的重要性、并支持为确保承认这种联系的真正价值而在国内和国际采取行动;
⑦承认文化活动、产品与服务具有传递文化特征、价值观和意义的特殊性;
⑧重申各国拥有在其领土上维持、采取和实施他们认为合适的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政策和措施的主权;
⑨本着伙伴精神、加强国际合作与团结、特别是要提高发展中国家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的能力(unesco、2005)。
《文化多样性公约》有 148 国赞成、4 国弃权、而美国和以色列两国反对。
如上述、发达国家早就用不同方式在进行本国语言文化的国际推广和普及。但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实践《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宗旨、推广本国的语言文化、在孔子学院开办之前可以说尚无成功先例。
2.2 世界性“中文热”
自从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特别是从 2001 年加入 wto 开始、经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中国的经济实力、国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在这样的背景下、美国等欧美国家、日本泰国韩国等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开中文课的学校、以及学习中文的人数以快速和大量为特征不断增加。其速度与规模明显有别与其他语种故而称其为“中文热”。
根据教育部《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数据显示、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共有 180 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中文教育、有 70 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国以外全球正在学习中文的人数约 2500 万、“十三五”期间全球参加 hsk(中文水平考试)、yct(中小学中文考试)等中文水平考试的人数达 4000 万人次(教育部、2020)。自 2021 年 1 月 25 日起、中文正式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官方语言(教育部、2021)。
根据孔子学院总部提供的 2011 年数据显示、美国在 2008 年只有 200 所学校开汉语课、到 2011 年现在已经发展到有 1000 多所学校开汉语课、而且中学生学汉语的人数从 2 万增加到 10 万、翻了 5 倍。2007 年、美国大学理事会把中文加进高中生跳级考试的一项。2010 年美国有大约 5000 名学生参加中文考核、这比四年前翻了一倍还要多。英国原来只有 150 所中学开设汉语课、现在已经有 500 所、达到了 7 万多人。法国有近 3 万人学汉语、这个数字正以每年 30左右的速度递增(中国华文教育网、2011)。
在亚洲、日本、一直是汉语教学最热的一个国家、几乎每个大学都有汉语学科、汉语也已成为中学生高考的可选外语之一、有的学校、汉语已成为外语选课中的第一外语。图 1 表示在高中开设英语以外的外语课程的情况(截至 2018 年 5 月 1 日)(日本文科省、2018)。2018 年开设英语以外的外语课程的高中有 677 所。有 18 种语言、按开设学校数量最多的是中文(497 所学校/学生 19、637 人)、其次是韩语朝鲜语(342 所学校、学生 11、265 人)和法语(201所学校、学生 6、782 人)、西班牙语(96 所学校、学生 2、863 名))、德语(96 所学校、2、860 名学生)。
图 1 不同语言开办学校数量的变化
* 从 1999 年到 2003 年、只针对私立和公立学校作了调查。
(注)由于部分学校开设多语种课程、开办学校总数为总数、多于开办学校数(实际数)。
出现“中文热”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经济的全球化、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魅力等等、使得会中文成为工作与生活的重要能力与工具。各国的 hsk 考试人数某种角度可以体现中文热的程度。图 2 表示日本的 hsk 考试人数与中国経済成長的相関関係。从图中看到、日本的 hsk 考试人数从 1999 年的 2303 人到 2018 年的 34、018 人、增加了 15 倍左右。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而快速增加、hsk 考试人数与中国经济发展(gdp 规模和人均 gdp)两者的相关系数达到 0.97、从统计学角度表现为高度正相关。
有庞大的学习中文的需求、同时这个需求的增加速度又非常快、范围又非常广、使得各国的本土师资力量和教材资源以及大众化中文教育体系都跟不上。尤其、美国、东南亚、欧洲、非洲等国家地区、供需矛盾显得更加突出。另一方面、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需要进行本国语言文化的对外国际推广。可以说、国际国内双方的需求、由此产生了孔子学院。
2.3 孔子学院的出现
孔子学院是一个什么样的机构呢?这个问题不仅很多外国人不了解、许多中国人也好像不明白。
图 2 日本的 hsk 考试人数与中国経済成長的相関関係
来源: 根据 edmc「2020 年度版 edmc/ 能源・経済統計要覧(1971-2019 )」与 hsk 日本実施委員会https://www.hskj.jp/about/数据、由立命館大学周研究室作成。
之所以选择孔子的名字来命名、是因为孔子(孔夫子、confucius)是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澳门和其他海外华人均认可的、中华传统文化的最代表性的符合。而孔子所主张的“和谐”、 “以和为贵”、“己不所欲勿施于人”等儒家思想、既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和行为规范的一部分、也是中国对外政策所奉行的“親仁善隣”、“和而不同”的哲学基础。当然、孔子学院不是儒家学院、与歌德学院是同样性质的、并不属于大学或者学院、而是汉语和中国文化的推广机构。
2.3.1 “一国一校”--百校计划
2004 年开始、作者曾经参与了日本第一所孔子学院-立命馆孔子学院的筹建工作。当时中国的方针是“一国一校”、在全球开办 100 所孔子学院、即百校计划。在海外开办的孔子学院经费分全额中方负担、全额外方负担和中外双方负担的三种模式。立命馆大学当时申请时、考虑到中国经济还不是很富裕、同时非洲等发展中国家建孔子学院需要经费、所以向中方申请的是全额外方负担模式。但后来中方考虑到责任共担利益共享、以及共同管理互相促进的原则精神、而只采取了中外双方负担经费共同合作办学这一模式。
随着中文学习人数的快速增加、国外大学申请建立孔子学院的数量剧增、使得在各国建立的孔子学院数量在 2006 年就超过 100 所(图 3)(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2021)。也就是说原来的百校计划不能满足世界的需求了。
图 3 世界孔子学院的数量变化
来源: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公开数据由立命馆大学周研究室作成
2.3.2 孔子学院的快速发展—“孔子学院现象”
根据孔子学院的规定、孔子学院是中外合作建立的非营利公益性教育机构、旨在促进中文普及、加深世界人民对中国语言文化的了解、推动中外人文交流、增进国际理解。
如前所述、2001 年、unesco「世界文化多様性宣言」満場一致通过。2004 年、世界性孔子学院事业开始。2005 年、unesco 总部、作为支持「世界文化多様性宣言」的法律文件和国際規範而通过了「文化多様性公約」。
从中国的角度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上下 5 千年历史上第一次主动的走出国门去传播自己的语言和文化、而且是用和平自愿双赢的方式;而从世界角度来看则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去实践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精神、用和平互利的方式去帮助别人学习中文。别人想学、自己想做。
孔子学院的职能因国别、各孔子学院可能会略有不同、但主要职能是:
1) 面向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汉语教学;
2) 培训汉语教师;开展汉语考试和汉语教师资格认证业务;
3) 提供中国教育、文化、经济及社会等信息咨询;
4) 开展当代中国研究。
根据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的公开资料、截至 2019 年底、全球 162 个国家(地区)建立了 550 所孔子学院和 1172 个孔子课堂。其中、亚洲 39 国(地区)、孔子学院 135 所、孔子课堂 115 个;非洲 46 国、孔子学院 61 所、孔子课堂 48 个;欧洲 43 国(地区)、孔子学院 187所、孔子课堂 346 个;美洲 27 国、孔子学院 138 所、孔子课堂 560 个;大洋洲 7 国、孔子学院 20 所、孔子课堂 101 个(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2021)。图 4 是 2017 年孔子学院的数量和世界分布。
孔子学院由 2004 年开始成立时的 7 所、到 2019 年的 550 所、每年平均增加速度超过 30。 由于增长速度过快、因此也被称为“孔子学院现象”。可以认为、这既是中国在主动地“输出” 自己的文化和语言、也是“对中国未来充满期待的学习者自己的选择”。
图 4 孔子学院的世界分布(2017 年)
来源: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公开数据由作者作成
3. 孔子学院的办学特色
3.1 孔子学院的申办程序
2020 年 7 月、孔子学院品牌由“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 (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2021)全面负责运行、孔子学院总部改名为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2021)。但本文继续沿用孔子学院总部称呼表述。
根据孔子学院的规定、世界各国的孔子学院、其基本政策都是一样的。其申办程序是:外方自愿首先向孔子学院总部提出申请、中外双方在充分协商的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并必须有一个中方合作院校愿意与其合办才能成立。资金、师资等都是中外双方共同承担的、就是说孔子学院严格遵循的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模式、而非中方单独行为。
但是、各个国家的社会环境和法律规定有些不同。欧美地区的汉语教学需求比较大、所以孔子学院发展速度比较快、办校规模也比较大。美国在 2013 年底就已经开办了 100 所孔子学院、356 所孔子课堂(2013 年底、数据来源孔子学院总部)。
因为本土汉语教师缺少而经当事者双方协商同意、从中国引进了部分汉语教师和志愿者(按协议、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相关费用是由中方负担的)、在筹备和运营当中发生一些问题、包括文化风俗习惯不同而带来的碰撞在所难免。在日本、汉语教学的基础和环境优于欧美各国、不少大学本来就有很强的中文教学环境、设有汉学课程、社会上还有很多中文教室、汉语教师 队伍比较齐全、本土中文教师力量也很强。所以、日本的孔子学院虽然根据中日合作校之间签 署的协议、会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教师和志愿者、但主要的师资力量还是来自日本本土、除了日 本人教师之外、还有在日本教中文的华侨华人教师。
3.2 孔子学院主营业务
以下是笔者担任院长时的立命馆孔子学院主营业务。根据孔子学院的不同、业务内容会略有不同、但基础是汉语教育、中国文化和与世界的交流。一些学院具有中文研究功能或其他专业如金融、中医等。
① 面向学生和成人的汉语教育
② 汉语教师培训
③ 实施商务汉语课和考试
④ 为希望在中国留学的人提供支持
⑤ 汉语教材开发
⑥ 中文演讲比赛的组织与管理
⑦ 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的活动和项目的策划和实施
3.3 孔子学院开设运营的具体特点
以下是笔者对孔子学院开设运营特点的理解。
①开设:外方机构须向孔子学院总部(北京)事先提出設立申請才有可能成立、非中方单独设立。同时需要事先经过协议与中方一家合作单位(一般为大学)合作运营才能申请成立。申请当然完全是外方自愿的。设立方式是与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协会、日本国际交流基金和美国中心不同的。
②運営:以外方机构与中方合作单位共同運営为前提、既非中方单独运营也非外方单独运营。
实行理事会指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立命馆孔子学院有 5 名理事、日方 3 名、中方 2 名。
③人事:理事長、院長、主管教务的副院长和办公室主任一般由外方合作机构自主任命(事先不与中方商议、中方不参与意见)、副理事長、副院長一般由中方合作机构自主任命、外方也不参与意见。立命馆孔子学院理事长由立命馆大学校长兼任、院长和主管教务的副院长、办公室主任均由理事长任命、合作单位北京大学出任副理事长 1 名、副院长也称中方院长 1 名。
④資金:基本上中方和外方各承担一半。根据 2015 年孔子学院业务报告、中外投资比例为1:1.4、外方提供教室等、换算成货币金额、会比中方投入更多些。
⑤教員:主要有外方合作机构与孔子学院独立决定。外方机构拥有自主决定权、无需事先与 中方合作方协商。中方雷速体育官方的合作伙伴派遣副院长(中方院长)。应外方合作机构的要求、可从 中方派遣教师或志愿型教师。也就是说、没有外方机构的要求、中方不能或不会派遣教师 到孔子学院任教的。同时、原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现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负 责中方派遣教师在国外的工资和生活费用、外方合作单位会承担一些福利支出。这种模式、减轻了合作双方的经济负担、提升了汉语教学质量、对孔子学院发展、对双方都是有利的。
⑥ 教材:任课教师完全有自主选择权。中方有时会捐赠图书、但无指定教材(笔者当院长 5 年、从来没有遇到过也没有听任课老师或者办公室人员说过中方指定教科书的事)。换句话说、使用哪种教科书完全由任课老师决定的。
⑦ 内容:教学内容由各孔子学院独立计划、实施。各孔子学院独立编制年度业务计划、主要目的是向中国总部申请资助、总部没有就计划进行具体指导和规定(按照双方签署的合作协议运营)。同样笔者担任院长 5 年期间、没有遇到过来自中方的任何具体指导和要求。
⑧ 報告:就予算執行和项目实施状況每年向理事会以及孔子学院总部(北京)作事後书面報告。北京总部是契约方也是经费资助方、事前申请与事后报告是自然的职责和义务。
⑨ 作用:孔子学院作为学习中文和文化交流的学堂、窗口、桥梁、以及旗舰(这是笔者担任立命馆孔子学院院长时对孔子学院的定位、不同孔子学院可能定位有所不同)。
⑩ 结果:孔子学院不仅促进汉语教学和文化交流、还通过孔子学院推进中外双方合作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进地区交流和发展、促进双向交流、一举多得的效果。这也是孔子学院办学模式的魅力之一、是其他“本国单独办学”模式所很难做到的。
⑪ 透明度:每年召开理事会、向双方合作单位组成的理事会报告经费与项目等执行情况、同时以书面形式向孔子学院总部(北京)报告年度资助经费及项目的执行情况。现在有人指责的所谓“孔子学院管理透明度”问题、即是否应将运营情况上报外方政府主管部门如文部科学省的问题、这应该是外方合作大学的责任范畴与判断问题。
3.4 孔子学院的性格和定位
从发达国家推广本国文化语言的先例和孔子学院的实践活动比较看、孔子学院至少可以有以下的性质与定位。
① 非零和(我的利益不是你的损失)
② 非排他(我可以做你也可以做)
③ 非竞争(我做了不影响你做)
④ 非暴力(我自愿做你也自愿做)
⑤ 互惠双赢(我有利益你也有利益)
⑥ 双边合作(你不同意我做不了、非中国単独事業。这是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
⑦ 発展中国家模式(共担费用、共享效益、共同运营、互相促进。与発達国家模式有不同) 孔子学院完全符合聨合国 unesco「文化多様性宣言」的精神、従孔子学院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来看、可以说“孔子学院模式”是一个“全球公共产品”(global public goods)。
4. 孔子学院快速发展的原因--3 类院长功不可没
孔子学院从 2004 年开始成立、短短的十几年时间、走完了欧美发达国家几十年的路。前面提到的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和中文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的提高以及中华文化的魅力使得中文学习者人数快速增加、中外合作办学大大减轻了合作双方的财力人力物力的压力、提高了开办效率等是孔子学院出现以及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然而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他发达国家所没有的、就是扎根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所起的桥梁作用。
20 世紀 70 年代末在中国大地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由此而得以走出国门去世界各地求学深造的成千上万的留学人员与其他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一道逐渐形成一个在中国外围的、后来被称为新华侨华人的人才圈。其主要特点是年纪轻、人数多、知识广、他们几乎遍布全世界。这一动态的「中华人才圈」正在为促進中国和所在国的発展、为中国走向世界和让世界了解中国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国实现跳跃式发展、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桥梁。
担任孔子学院院长的可以分成 3 大类:即“洋”院長(由外方任命的外国人院长(正院长))、“土”院長(由中方派遣的中方院长(副院长))、“半土半洋”院長(由外方任命的、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担任的外方院长(正院长))。3 者各有特长、缺一不可。“洋”院長中大部分以教授中文、研究中国为毕生职业和追求。“土”院長飘洋过海既是合作双方的桥梁与窗口、又是承载传播中华语言文化大任的使者。而其中的“半土半洋”院長、改革开放后到海外留学的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侨华人发挥了不同文化之间的桥梁融合作用、为孔子学院尽快的在所在国扎根开花结果服务当地社会、为文化多样性的实践、为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是其他国家语言文化推广机构所不能比拟的一大中国特色。如图5 所示、美洲一半以上孔子学院的正院长是由海外华侨华人担任的。
图 5 世界孔子学院总数与海外华侨华人院长总数(2013 年 9 月数据、不包括孔子课堂)
来源:根据孔子学院总部公开数据、由笔者作成
5. 立命馆孔子学院初创期的一些实践与探索
5.1 立命馆孔子学院的主要活动
立命馆大学与北京大学合作、在 2005 年 6 月 28 日签约成立、 10 月 1 日正式开学。立命馆孔子学院属于日本第一号和世界最早的一批孔子学院、在立命馆大学和合作大学北京大学的大力支援下、与其他孔子学院一道为孔子学院事业在日本、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一些探索性实践活动。
立命馆孔子学院自创办以来坚持以推进汉语教学、弘扬东方文化、扩大日中双向交流为运营方针和办学宗旨、提出了立命馆孔子学院的存在基于四个“为了”:为了日方合作大学、为了中方合作大学、为了日本、为了中国、四个“为了”缺一不可的办学方针、自我定位为:学堂(学习汉语的学堂)、窗口(了解中国的窗口)、桥梁(中日双向交流的桥梁)、旗艦(汉语教学的旗艦)。在合作办学方面做到透明、公开、双赢。学院除了中文教学活动之外、先后举办了“中国理解讲座”、“敬学讲座”、“现代中国讲座”、“北京大学讲座”、“名家汉语讲座”、"日中战略互惠合作系列讲座"、"教师培训"、"教材开发"等诸多活动、努力推进汉语教育、推动中日文化双向交流、促进现代中国研究。同时、联合日本知名高校的研究机构和学会、组织了中国气候变化对策(記念京都議定書誕生 10 周年-後京都議定書与中国的対策去向)、日中能源领域合作、中国经济发展展望等大型讲座和京剧演出等文化交流活动、中日青少年交流活动、希望通过孔子学院能为日本社会发展作贡献、同时展示孔子学院是一个非「零和」遊戯、具有非排他性、非竞争性和非暴力性特点的非盈利性教育文化公益机构。
5.2 探索并推进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人才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
2006 年 11 月 25 日、立命馆孔子学院发起并成功举办了“第 1 届日本国内孔子学院会议”(图 6)、 同时召开了“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人才和语言--汉语教学与孔子学院的作用”研讨会(图 7)、交流了孔子学院办学经验以及国际人才培养与语言文化的作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举办的国别孔子学院交流会、开启了国别或地区孔子学院联席会议的先河。之后欧美东亚等国及地区联席会议得以开始、成为一种交流模式。
图 6 立命馆孔子学院主办第一届日本国内孔子学院会议 图 7 立命馆孔子学院主办的“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人才和语言”研讨会
2007 年 5 月 10 日、立命馆孔子学院在京都举办了首届“世界孔子学院论坛”、孔子学院总部理事会副主席、中国驻日特命全权大使、外务省驻关西特命全权大使、以及来自世界 28个国家和地区的 53 所孔子学院及 70 多所大学的代表出席。同时特别邀请了歌德学院京都馆长、美国中心关西馆长、日本国际交流基金日语部长等代表与会、从中国之外、从孔子学院之外探索孔子学院现象的一般性与特殊性、以及全球化时代下语言文化的多元共生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日本媒体 nhk 用日语和英语频道分别作了连续专题报道。为推进全球化时代的国际人才和语言文化的多样性作了有益探索。
由立命馆孔子学院主办、在中国以外地区召开的唯一一次世界孔子学院论坛左开始:笔者(主持人)、北京大学副校長楊河氏、丸紅経済研究所顧問西田健一氏、美国中心日本関西館長雷克氏、愛知大学孔子学院院長荒川清秀氏、日本国際交流基金日本語部長嘉数勝美氏
图 8 立命馆孔子学院主办的世界孔子学院论坛交流会(京都、2007 年 5 月 10 日)
6. 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6.1 对孔子学院的一些误解或指责之我见
对于“孔子学院现象”既有误解、还有出于各种政治意图的批评和攻击。如下、作为在孔子学院第一线工作过的一员、提供笔者的分析与看法。
1) 孔子学院的目的与先行者法语联盟、歌德学院等基本上是一样的、即为了本国语言文化的传播与推广、这完全符合unesco《文化多样性宣言》精神、是《文化多样性公约》的具体实践。孔子学院是一个非零和、非排他、非竞争的具有全球公共产品性质的非盈利教育文化机构(zhou、2020)。按照非排他性原则、你可以做我也可以做。因此、用“同盟关系” 或者所谓“价值观”、或者没有事实根据的所谓“国家安全”来区分或者排斥取缔其他语言文化机构、这明显违反联合国 unesco《文化多样性宣言》和《文化多样性公约》的精神。
2) 美国为首的个别国家指责孔子学院是中国外派间谍机构、这种说法从 2004 年孔子学院事业开始之时就已经有了、只不过近几年更多了一些。本人作为孔子学院的第一代院长(外方院长)、一直关注有关的世界信息、但从成立至今 17 年时间、没有看到过任何政府官员和媒体(特别是指责孔子学院的)提供过相关的事实证据。据笔者调查、最基本的事实是、至今没有一家孔子学院被指控是间谍机构的。美国中心、法语联盟、歌德学院、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等在国外都有大量分支机构、理所当然不能没有根据就说他们是间谍机构。
3) 孔子学院的主要事业是中文教学与中外文化的双向交流。中国需要向世界展示自己、世界同样也需要了解中国。所以孔子学院介绍宣传中国的经济文化以及社会变化、展示一个绚丽多彩的中国、既是中国的需求也是世界各国的需求、中国需要世界、世界也需要中国。这本来就是中外双方合作开办运营孔子学院的目的之一、也是所有其他语言文化机构都在做的事情。即、通过文化事业和语言学习来争取对自己国家的理解和支持、这是所有国家都在做的事情。
4) 笔者担任立命馆孔子学院首任院长 5 年时间里、没有听说过哪位教师讲授过所谓的政治宣传类的课程、在所有课程表里没有一节课是有关政治宣传的。在孔子学院总部给立命馆孔子学院赠送或展示的图书目录中没有一册是有关所谓“政治宣传”方面的图书(请参照附录)。相反、美国中心网页上公然介绍美国制度和美国价值(在这里不评论该不该介绍)、以下是北京美国中心网页刊登的内容。
图 9 北京美国中心网页截图
来 源 : https://china.usembassy-china.org.cn/zh/education-exchanges-zh/american-spaces- zh/beijing-american-center-zh/
5) 孔子学院的正理事长、院长和主管教务的副院长、办公室主任都是外方任命的、中方不干预的。从孔子学院的组织管理运营体制来看、师资、教材、课程设置等等、其运营主导权在外方合作机构。孔子学院每年向北京总部申请经费补助、年度末向中外双方合作单位(理事会)和总部提供经费和项目的实施报告、这是哪个合作项目都应该做的基本规矩。因为中方提供了部分运营经费就能影响美国大学的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稍微了解一下实际常识就会得出这个指责是不符合事实、是没有根据的。根据 2019 年 2 月美国政府问责局(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对 90 所孔子学院的调查报告表明、没有任何证据支持这样的指摘(gao、2019)。把孔子学院夸大到能干涉外方合作大学的学术自由、既没有可能和机会、更没有事实、是极其荒唐的指责。
6) 孔子学院都是在双方自愿、同时在严格遵守双方国家以及大学的法规的前提下开办和运营的。开不开、关不关、这本来是属于合作双方当事人判断范畴的问题、在没有任何事实根据的情况下、美国政府单方面说要强制关闭孔子学院、或者对参与孔子学院的美方办学机构采取取消美国政府补助等威胁行动、这才是违反所谓的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原则的、也违反 unesco《文化多样性宣言》。世界上有 500 多所孔子学院和 1000 多所孔子课堂、因各种原因关闭其中几所本来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强制关闭就是另外问题了。
7) 个别国家对孔子学院的看法、经历了欢迎、羡慕、嫉妒、排斥四个阶段。但是、孔子学院的经验不仅对发展中国家是一个示范、对发达国家也是一个参考。如果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能参考孔子学院的方式支援世界各国学生的外语学习、无偿提供师资、教材、相信会有更多的学生来学习。当然、不可否认的是、中国派遣的副院长和教师的工资是由中方负担等这些措施、作为国家政策面向世界各国实施时、会有一些国家感到是一种威胁的。现在的孔子学院模式是合作双方共同承担运营相关经费的。但如果每个孔子学院都像发达国家那样所有经费都由中方负担(也就是中方单独办学)的话可能不会有现在那么快那么大规模的发展速度的。所以中国采取了双方联合办学的方式、你好我好他好、三方好。我可以做你也可以做。这正是孔子学院的办学特色之一、是发展中国家用有限的财力践行unesco《文化多样性宣言》的具体行动、这也许是部分人开始羡慕、嫉妒的原因之一吧。
8) 个别国家政府肆意认为孔子学院是一个“威胁”、就不择手段地采取诬陷、打压和排斥手段、这种非正道的行为严重阻碍人类文明的进步、不符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文化多样性宣言》精神、也背离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sdgs。
6.2 文化多样性与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孔子学院事业本身、符合 unesco 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宗旨、是《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的具体实践。对人类来讲、文化多样性是交流的核心和创新的源泉、就像生物多样性维持生物平衡一样必不可少。推进汉语教学是促进世界多元化的有机部分、也是促进各国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
6.2.1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推进
孔子学院给世界各国提供了一个有别于其他发达国家先例的双边合作国际语言文化推广模式、也是首个发展中国家利用有限的资金如何推广本国语言和文化进而推进世界文化多样 性的先驱性试验。就从目前的投入和产出效果来看、可以说是一个比较成功的双赢模式。不仅发展中国家值得参考、发达国家也可有借鉴之处。例如、日本政府如果能像孔子学院那样在资金、师资和教材方面给于海外的日语教学以支持的话、相信在中国会有更多的人来学习日语、假如日本开设类似孔子学院的“圣德学院”的话、预计光在中国学习日语的人数会大大增多。推进汉语教学是促进世界多元化的有机部分、也是促进共同发展的重要途径。这一文化战略有利于中国、也有利于开办孔子学院的开办国、更有利于世界的文明与进步、也是发展中国家如何推广本国语言文化的一个示范。
6.2.2 为了孔子学院的可持续发展
数量是一个指标、但有了一定数量后、比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指标。如何让每一所孔子学院都能积极推动汉语言文化传播事业、如何因地制宜地推动本土化汉语教学、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和探索。每个国家的情况不同、文化习惯各异、汉语教学水平更不一样。孔子学院总部在资金合作、人才派遣、书籍赠送等方面、都需讲究国别对待、避免“一刀切”、否则往往事与愿违。
孔子学院不可能包揽和替代全世界的中文教学、也不应和现有中文教学系统競争、他起的应该是“学堂、窗口、桥梁、旗舰” 的作用。孔子学院应倡导以中文教学推动文化交流、以文化交流促进语言教学的办学方式、即以文化交流与语言教学为两个轮子、相互融合、互相促进、同时采取“事業的理念与産業的方式”相結合的经营模式、从而实现良性循环和永续发展。孔子学院的未来发展、最根本的是如何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图 10 为了实现孔子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提案
语言教学和文化交流是一个长期过程、而非一日之功。中华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中方派遣教师在教授知识传播中华文明的同时、也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学习世界、改进自我、与世界接轨、使孔子学院名副其实成为受人欢迎令人尊敬的文明使者。一個音符谱写不了動人的歌曲、一種顔色描絵不了美麗的画巻。世界是一个不同民族、多元文化组成的整体。《论语》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中国通过孔子学院这一多元合作平台、在语言文化的学习传播交流中获得朋友并与世界展开对话、共同推进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
孔子学院正是承载着这一双重使命。
参考文献
british council(2020) annual report and accounts 2019–20、https://www.britishcouncil.org/ (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 8 日)gao(2019)agreements establishing confucius institutes at u.s. universities are similar、 but institute operations varyreport to congressional requester、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accountability office、 february 2019.unesco(2001)、universal declaration on cultural diversity (udcd)、2001。 unesco(2005)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大会第33 届会议、2005 年 10 月 20 日、https://www.mext.go.jp/unesco/009/003/018.pdf zhou weisheng(2020)、 public goods that promote cultural diversity、 china dailyglobal、 2020-08-26、https://www.chinadaily.com.cn/a/202008/26/ws5f45a9e3a310675eafc557cb.html. (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 8 日)教育部(2020)全球有 70 个国家将中文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央视新闻、2020 年 12 月 22 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6743965453426602&wfr=spider&for=pc(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 8 日)教育部(2021)《世界语言生活状况报告》、 http://www.chinese.cn/page/#/pcpage/article?id=714(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8 日)日本文科省(2018)“2017 年度 高中等国際交流等状況”、https://www.mext.go.jp/b_menu/houdou/31/08/ icsfiles/afieldfile/2019/08/27/1420498_001.pdf(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 8 日)尹璇子(2010)海外汉语教学模式初探-以日本立命馆孔子学院为例、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2010 年 4 月。中外语言合作交流中心(2020)http://www.chinese.cn/page/#/pcpage/mainpage(最终检索日:2020 年 8 月 20 日)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2021)https://www.cief.org.cn/qq(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8 日)中国华文教育网(2011)"汉"动全美 美媒:数百所高中把中文选入课程、2011 年 5 月 5 日。http://www.hwjyw.com/info/content/2011/05/05/17713.shtml(最终检索日:2021 年 8 月8 日)
作者介绍周玮生
工学博士(京都大学)。立命馆大学政策科学部教授、立命館孔子学院名誉院长。
从事地球環境学、能源経済政策学、政策工学、可持续发展学研究。历任日本地球环境产业技术研究机构(rite)主任研究員、研究顾问、大阪大学特任教授、立命馆孔子学院首任院长、立命馆大学可持续发展学研究中心主任、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客座研究员、国際3e 研究院院長、日本一帯一路研究院秘書長等。著书有《地球再生计划―co2削减战略》、《可持续发展学导论》、《一帯一路与欧亜新世紀》、《現代政策科学》、《east asian low-carbon community》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