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次中国改革国际论-雷速体育官方
摘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全球化的新贡献 中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新全球化”的改革者、推动者。彭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扩大开放互促共进,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既要走出去对外投资,又要继续引进先进资本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同时,中国还要积极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20 与“一带一路”特别顾问司嘉丽更关注增长的包容性。她提出,增长要变得更加有包容性,才能使所有人收益。
央广网北京10月30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第81次中国改革国际论坛昨天在海口举行。本次论坛的主题是“结构性改革释放增长新动力,落实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在论坛上,来自研究机构、高等院校,以及美国、德国等国和国际机构的专家学者发表了各自观点,聚焦探索如何通过结构性改革,为经济转型升级寻找新动能。
未来10年中国能实现年均6%增长
进入今年第三季度,我国经济出现了“由降转稳”的势头。探究推动这一势头背后的原因,经济深层次的结构之变无疑是巨大的动力。破解经济转型中的结构性矛盾,关键在改革。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判断,如果经济转型能在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能在未来10年实现年均6%左右的增长。
迟福林:如果经济转型能在多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中国就有条件在未来10年实现年均6%左右的增长。更重要的是,这个增长将是有质量的增长,是可持续的增长。
结构性改革核心在于推行城乡一体化
如何通过深化结构性改革,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能,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郑新立认为,转换的核心在于推行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和发展,改变目前农村发展严重滞后于城市的局面。
郑新立:农村的发展,特别是中西部农村仍然严重地滞后于东部地区和城市。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可以释放农业现代化的潜力,释放新农村建设的潜力,释放农民工市民化的潜力。这三个潜力的释放将形成巨大的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量。
在郑新立看来,除了城乡一体化之外,当前我国经济中还有一些新动能亟待释放。
首先,我国公共产品供给短缺,通过推行ppp模式,运用财政投融资和政策性金融,引导银行贷款和社会投资,发展交通、通讯、环保、等事业,有着巨大的投资空间。此外,通过全面推行“营改增”税制改革,鼓励第三产业发展,能够使第三产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另外,积极实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以自主创新带动产业升级。
要把改善营商环境作为改革重大任务
要释放上述提到的这些新动能,迟福林提出,要把改善营商环境,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作为结构性改革的重大任务。
迟福林: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产业转型,主体是企业不是政府。关键是极力保护企业家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第一加快国有企业向国有资本的转型,破题混合所有制改革,为社会资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第二严格保护知识产权,稳定企业家预期;第三以降低企业的制度成本为重点,深化简政放权,加快监管转型,改善优化企业发展环境。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全球化的新贡献
中国一直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参与者,也是“新全球化”的改革者、推动者。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彭森从全球化角度出发,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与全面扩大开放互促共进,破除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壁垒。
彭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扩大开放互促共进,要求我们妥善处理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关系,在全球市场范围内配置要素资源。既要转移富余产能,又要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向中高端迈进;既要走出去对外投资,又要继续引进先进资本推动国内产业转型升级。为此,必须破除对外开放的制度性壁垒,主动与全球贸易规则对接。同时,中国还要积极参与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促进建立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
德国国际合作机构g20 与“一带一路”特别顾问司嘉丽更关注增长的包容性。她提出,增长要变得更加有包容性,才能使所有人收益。
司嘉丽:为了使全球化可以让所有人受益,我们必须重新调整关注的重点。不仅关注那些全球化过程中的受益者,比如说阿里巴巴、亚马逊、苹果这些公司,还要关注那些没有从全球化中受益的群体。所以,我们在设计全球化战略的过程中要使全球化更加具有包容性,这是可持续发展议程所强调的问题,也是真正的问题所在。